2)第529章 希望小学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是西吉县政府特意调来的,车上的秘书长一脸歉意,笑道:“实在是对不住。我们这里就是这么个天气,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里夹杂的都是沙漠和戈壁来的沙石。”

  众人朝车窗外望去,天色因为风沙而暗沉,让人心情难以愉悦。

  林为民一行人被安排到了县里招待所,晚上县里安排吃了顿饭。

  招待所条件简陋,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是希望小学启用的日子。

  兴隆镇是西吉县最南端的镇,希望工程第一批10所希望小学之一就建在这里。

  客车在土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众人才来到镇上。

  兴隆镇说是镇,但实际上除了镇政府和七所八站这些职能部门之外跟普通的村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车子行进到兴隆镇上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行驶,又走了几公里,到了村子里才停在了挂着“西吉县兴隆镇希望小学”牌子的校门前,一早等在这里的镇领导立刻上来打招呼。

  今天来的不仅有林为民等基金会的人和媒体记者,还有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当地的媒体记者们。

  希望工程第一批希望小学落地在三西地区,每一地的政府都很重视,希望小学在当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教育资源上的匮乏,也算是帮政府解决困难。

  况且希望工程声势浩大,如果未来发展顺利的话,说不定会建设更多的希望小学,由不得这些领导不重视。

  几十个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刚修建好的希望小学,镇里的人给大家做着介绍。

  兴隆镇是西吉县最南端的镇,经济发展滞后,镇里32个自然村,小学数量却没有那么多,大多是几个村子共享一所小学。

  各个小学的办学条件也非常差,校舍都是当年村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自发建的,每所学校的学生都不多,当地经济贫困,很多家庭对于送孩子上学也很抵触。

  兴隆镇希望小学是经过了基金会年轻的工作人员们跋山涉水实地考察的,最后选择在了校舍条件最差的于家湾。

  新的希望小学就建在原本的校舍旁,一新一旧两所小学紧挨着彼此,产生的对比让人心神震动。

  “这学校建的可真好!”一位西吉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环顾着崭新的希望小学,喃喃自语道。

  新的希望小学建设了两排校舍,一横一纵,一在北,一在西,北侧的是学生们的教室,西侧的则是教师办公室、宿舍和食堂,在学校东侧还有旱厕。

  整个学校两百多米见方,校舍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有教室12间,教师办公室3间,宿舍6间,食堂1间和旱厕。

  “我们这所希望小学建成之后,至少周围七八个村子的娃娃不用愁上学的事了。最近我们学校的老师挨个村子的跑,跟大人们宣传希望小学的好处。

  娃娃上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