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2章 推荐到香江去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推荐,稿子不一定能用。”

  林为民说是这么说,但从他给刘以鬯推荐谟言的《红高粱家族》开始,这几年时间当中他推荐的作品还从未被《香江文学》拒绝过。

  “不管怎么说都要谢谢您,有能发表的机会就行。”王晓波感激的说道。

  迫于形势,他的小说没办法发表,跟编辑部是没有关系的。

  人家林老师主动提出要推荐他的小说到香江去发表,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人情。

  说完了《黄金时代》发表的事,王晓波带着感激和高兴的心情离开了编辑部,林为民则抽空给刘以鬯去了个电话,对他说明了《黄金时代》的情况。

  这几年时间,《香江文学》发表了不少内地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林为民介绍的,刘以鬯对林为民的推荐非常信任。

  两人沟通过后,第二日,林为民便将《黄金时代》手稿的复印件寄往了香江。

  编辑部的工作内容比较固定,林为民离开这么长时间,大家的工作一直进行的有条不紊,无非是做决策的换了个人。

  林为民花了两天的时间大致翻了一下最几个月的刊物,四五月刊物上的作品基本都是他负责终审的,看着并不陌生。

  不过到了六七月份,就有一部分是林为民没看过的了。

  综合看来,这几个月的稿子水准一如既往。

  只是有一个问题,《当代》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有重量级作品发表了,近几个月来所发表的作品,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引起什么强烈的反响。

  看完了近几个月的稿子质量,林为民又翻阅了编辑部内现存的稿件,然后给同事们开了个会。

  开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组稿。

  《当代》如今每期销量稳定超过150万册,是国内纯文学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连《收获》也无法望其项背。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封的投稿信,再加上那么多在《当代》发过作品的作家,还有《当代》一手发掘和培养出来的作家们,《当代》从来没有为稿件来源发愁过。

  但不用愁稿子,并不代表编辑们就不用组稿了。

  最近这几期刊物质量虽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看看能不能组来一些质量上乘的稿子,提振一下刊物近期的影响。

  林为民面容沉稳,语气淡定自若的向大家讲述完他的想法,众人先后发言说了一下他们各自负责的作者们最近的创作情况。

  轮到佟钟贵的时候他提到了阿莱。

  “林老师,前一阵阿莱跟我说他的小说写的差不多了,我让他把稿子邮寄过来。他不放心,说是要自己送到燕京来,估计这几天就能到燕京。”

  林为民的表情有些振奋,“阿莱的小说写完了?他的效率还蛮高的嘛!”

  林老师夸别人效率高,大家也就是听听,再快也没有林老师快。

  佟钟贵提完阿莱的隔天,阿莱便背着个行李包来到了编辑部。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昨天小佟刚提到你,你就来了!”林为民见到阿莱表现的很高兴。

  阿莱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到燕京,刚坐下喝了几口水,便急忙把稿子拿了出来,他这次来燕京就是为了送稿子的。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