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9章 软饭硬吃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破了我们《当代》的记录,还没有哪位作家同志能够连续五期在《当代》上发表小说。”

  王晓波被他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我这只是取了题材和体量的巧而已。”

  “刊发《唐人故事》这种风格的小说,对于我们《当代》来说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此之前,我们也没尝试过刊发过这种风格呢!”

  随口聊着天,稿子确定发表,两人的心情都不错。

  聊了一会儿,王晓波又问起了稿费的问题。

  王晓波如今在燕大教书,实际上是借了妻子李银禾的光。

  李银禾在米国读的是博士,回到国内跟随费孝通先生做博士后,就是那位写出《乡土中国》的大牛,进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所。

  而王晓波则是作为家属被安排进了燕大,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吃的是软饭。

  在燕大,王晓波名义上是老师,不过基本没有课。

  “我在燕大就是帮闲。”王晓波对佟钟贵说。

  他精通电脑编程,在燕大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计算机室里帮忙。

  一个月130块的工资,这一年物价飞涨,这样的工作内容和薪资水平让他在燕大待的毫无归属感。

  “我带你去找林老师!”佟钟贵又把王晓波拉到了林为民的办公室。

  “林老师这人特别好说话,一会儿你跟他诉诉苦,稿费单肯定提前给你,说不定五篇一起到手。”佟钟贵在走廊里边走边给王晓波出主意。

  王晓波将信将疑,进了办公室,他接着刚才的话聊了起来。

  在燕大打杂,看不到任何光明,每个月的工资对比大部分工薪阶层倒是不算低,可他毕竟留米归国,在米国餐馆刷盘子一天还能赚二十米刀呢,顶他现在两个月的工资。

  他当然不是奔着物质条件回国的,可130块的工资确实是让他有点怀才不遇。

  在不断投稿的过程中,有编辑跟王晓波约稿,希望他可以写一些关于在国外生活的随笔。如今国人崇洋,这种文章非常受众巨大。

  王晓波应约写了几篇,便觉得没意思了。这钱赚的确实轻松,可完全激不起他内心的成就感。

  王晓波爱开车,他还跟妻子李银禾商量过打算买辆出租车来开,最后李银禾考虑到他的驾驶水平,果断否决了这个提议,王晓波开车属于人菜瘾大。

  他碎碎叨叨的说了半天,林为民耐心的听着,最后才道:“既然这样,稿费就先预支给你吧。”

  王晓波闻言大喜,朝佟钟贵看了一眼。

  佟编辑说的果然没错,林老师真的太好说话了。

  《唐人故事》通篇5个故事,共11万字,稿费标准千字20块,稿费合计2200块。

  有了林为民的首肯,王晓波一次性领到了2200块稿费。

  这天傍晚,他兜里揣着这笔巨款,脚步轻飘的走回了位于万寿寺附近的家。

  家里陈设简单,唯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