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2章 “禁书”的后果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2章“禁书”的后果

  林为民的《狩猎》发表在《当代》今年的第十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创下了接近150万册的销量。

  在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这一期的销量也在以十分迅猛的趋势攀升。

  在林为民第二次投文《文艺报》之前,第十期《当代》已经突破了200万册的销量。

  这样的销量,放眼全国的刊物,只有那些通俗文学刊物能够比肩,纯文学领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包括《收获》在内。

  而更可怕的情况是在《文艺报》发表了林为民的第二篇文章之后,当读者们听说《狩猎》将在十年之内不再发表和出版,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跑到书店或者书报摊去买一本《当代》。

  哪怕他们之前已经买过、看过这部小说,可还是有众多的读者选择了再次购买。

  十年之内不再发表、出版,那就意味着想看到《狩猎》这部小说,只能通过1987年的第十期《当代》,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渠道。

  对于八十年代无数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就好比是二十年前流行的手抄本,大家想方设法也要弄上一本。

  但现实情况是《当代》绝大多数时间的销量是稳定在120万册到140万册之间的,所以每一期的印刷量也会大致在这个区间。

  林为民的作品发表,《当代》进行了首印数量的调整,起步就是180万册。

  然后又因为销售过于火爆,再次加印了60万册。

  《文艺报》上的文章发表出来之后,这一期《当代》的销量已经逐渐下滑到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全国各地的书店、邮局、书报摊等销售渠道的存量高达40万册,基本上满足了这一期《当代》的后续销售。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林为民的文章竟会引发如此大的抢购热潮。

  仅仅四五天时间,所有渠道的刊物销售一空,同时读者们的购买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纷纷要求补充图书。

  雪片一般的征订需求从全国各地陆续汇总到国文社,短短三天时间,第十期《当代》再次征订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0万册。

  并且这种征订需求还在持续不断的增加,每天六位数的速度持续攀升。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群龙无首的《当代》编辑部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把数据都交到了社长程早春这里。

  程早春看着手里的征订需求量,有些不敢相信。

  《当代》都已经上市销售两个月了,哪来的这么多购买需求?

  “社长,应该是跟为民发在《文艺报》上的文章有关。现在的情况是不光是之前看过《狩猎》的要买我们的刊物,连那些只听过、没看过,甚至是听都没听过的潜在读者,都被这些抢购的读者们带起了风潮。”

  贺启智说的没错,全国各地发来的征订数量现在已经完全超过了这一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