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1章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1章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五月开始,纽约的气温一直在升温。

  林为民最近一直专心于《追风筝的人》的创作,使用英语写作,让林老师的效率下降了很多,有点对不住快枪手的外号。

  他每天除了创作,偶尔在中央公园溜达溜达,跑到上西区的书店采购采购书籍。

  才不到半个月时间,公寓里就堆了一地的书。

  阿瑟·米勒看到这样的画面都惊呆了,“林,你这是买了多少书?”

  “没数过,大几百本吧!纽约这里的二手书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不买可惜了。”

  阿瑟·米勒笑道:“早知道你有收集二手书的癖好,我可以给你邮寄一些啊!”

  “算不上癖好,只是见猎心喜。买回去了,还可以送朋友,惠而不费!”

  在没有网购的年代,买书全靠到书店淘,很不容易。

  两人聊了几句,林为民将写好的稿子拿给阿瑟·米勒。

  《套马人》的剧本在当初创作的时候,采用的是古典的“三一律”结构,将剧本分成上下两部分,一共八幕,以巴音与巴特尔决裂为中点。

  现在创作《追风筝的人》,林为民依旧是遵循着这个创造规律,交给阿瑟·米勒的正是前四幕剧本。

  阿瑟·米勒翻着剧本,感叹道:“林,我真佩服伱这样的创作效率。”

  林为民写《追风筝的人》到现在才刚刚十天,剧本已经创作了一半,这样算下来,整部剧本用时也不过二十天。

  当年阿瑟·米勒花六个星期创作出《推销员之死》已经是非常惊人的速度了,可在林为民这里根本不够看的。

  阿瑟·米勒并不知道,要是用母语汉语来创作的话,林为民的速度还可以更快。

  两人就着刚出炉的剧本讨论了半天,林为民使用英语创作,有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完全契合米国文化,他必须要跟阿瑟·米勒加强交流,只有两人在创作理念和意图上达成了一致,后续的润色才会成为加分项,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

  在两人交流时,英格·莫拉斯习惯性的掏出了照相机拍照。

  “米勒夫人,再这么拍下去,你的胶卷恐怕不够用了!”

  和阿瑟·米勒讨论完,林为民笑着朝英格·莫拉斯说了一句。

  英格·莫拉斯冲他笑了笑,“我深刻吸取了那天晚上的教训,不仅把相机带在了身边,连胶卷都备了好几卷。”

  阿瑟·米勒和林为民都笑了起来。

  阿瑟·米勒道:“走吧,林,一起吃个饭。”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六点多点钟,正是饭点儿。

  “好!”林为民起身收拾了一下。

  几人来到了绿苑酒廊,这里不仅是曼哈顿人喝酒的地方,同时也是大家用餐的地方。

  身处绿意盎然当中,吃饭也变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阿瑟·米勒夫妻聊起了中央公园马上要开放夏季舞台的免费演出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