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9章 及时雨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笔十万港元级别的捐款,加在一起总共才五十万而已。

  张奇为此着急上火,眼看着基金会的筹建已经半年多了,可资金到现在也没筹到多少,他根本没办法交差。

  这次听说林为民也到了香江,他就赶紧找了过来,想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毕竟找香江富商募捐这个主意还是林为民给他出的。

  林为民听完张奇的陈述,也感到有些挠头。

  香江这帮富商,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张奇来香江能见到富商其实不多,多是亲内地的,可即便是这样人家也不想捐款。

  原因很简单,商人捐钱,大多要的是社会效益。

  要么让政府念你的好,要么让老百姓念你的好。

  给文协捐款,能有什么用?难道让这帮文人给你写几篇文章歌功颂德吗?

  那还不如直接捐款给政府,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不比捐给文协有效果?

  “你现在的目标都有谁啊?”林为民问。

  “邵一夫、金庸、霍官泰。”

  霍官泰的为人林为民并不熟悉,可张奇说的前两位,那可是都是勤俭持家的富豪啊!

  邵一夫不用说了,邵氏影业的创始人,从五十年代创立到六七十年代称霸香江影坛。

  彼时邵氏不仅坐拥李翰祥、胡金铨、楚原、张彻四大王牌导演,还有姜大卫、狄龙、王羽等一众卖座明星。

  “邵氏出品,必属精品”,成了香江无数影迷的信条。爱情片、枪战片、历史片等各种类型层出不穷,特别是武侠片和功夫片更是在西方各国广受欢迎。

  但在电影飞速发展的背后,管理和利益分配问题,却并不公平。像李翰祥这个级别的导演,为邵氏拍着最赚钱的电影,每个月也只拿8000块的死工资。

  更让老员工寒心的是,邵氏一边苛待老员工,另一边又花重金从别的公司招揽新人,对新人各种优待。

  邵氏的双标做法先是导致胡金铨和李翰祥两大骨干离开,到后来在邵氏待了13年的大功臣邹文怀也因为邵一夫妻子入主管理而被迫辞职,继而创立了邵氏的死对头——嘉禾。

  进入八十年代后,因为嘉禾和新艺城两大竞争对手的蚕食下,邵氏影业已经逐渐开始没落。

  因为邵氏影业的没落,邵一夫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手中的另一张王牌——无线电视台上,作风不改,且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如今的金庸还算不上是大富豪,但早年凭借武侠小说赚取了不菲的稿费,《明报》的经营搞的也是风生水起,至少在香江的文化界算是第一富豪了。

  他当年《明报》起家靠的就是他自己的武侠小说,所以在支付给别的作者稿费时,那可真是锱铢必较。

  导致不少香江作家对《明报》和金庸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明报》的名气大,文章发在上面有面子。恨的是,稿费是真的少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