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历史题材的改革文学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3章历史题材的改革文学

  十月的第三周,《当代》编辑部被招到了前楼会议室开会。

  今天社里各编辑室的骨干力量都被叫来了,会议由总编卫君怡主持。

  覃朝阳问林为民:“这不年不节的,开哪门子会?”

  开会是总编室通知到林为民,林为民再通知编辑部的同事们,故此覃朝阳才问他。

  林为民说道:“说是要讨论一下明年的发稿路线。”

  今天的会老蒙不在,不用参加,覃朝阳和林为民是编辑部的主力,两人聊了几句,摸不清具体情况。

  等到会议开始,卫君怡发言。

  大意是近一年时间文坛的关注方向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最显著的一个现象是发表的长篇小说当中,写改革的越来越多,不仅是出书种数增多,题材面也较之两三年前更广。

  这其中还有个现象就是改革文学的“长篇小说化”。

  前几年改革文学发轫之时,基本以短篇、中篇小说。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改革文学作品是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变化所反映的更加深入的问题是,改革文学正开始慢慢的将改革的精神保留到文本的叙述当中,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想继续作用于文学。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改革文学越来越像个壳子了,什么东西都开始往里装。

  所以,改革文学变得越来越杂糅、综合,故事线索、人物关系、时间交叉等方面都变得更为复杂。

  卫君怡又拿今年社里再版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来举例。

  《沉重的翅膀》是作家张婕创作的长篇小说,国文社首次出版于1981年。今年再版,相比于81年那一版有了重大的调整,只在第一章内容里就加入了一千多字关于生计的描写。

  “这充分说明了改革文学的题材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对人的关怀也更加细微……”

  “改革英雄乔厂长‘上任’已有五年之久,模式单一,再加上时间的洗涤,客观上已经产生了让读者们审美疲劳的弊端。

  纯文学也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写作方式,束缚于政策图解之中。因此,即使是改革文学,也必须要更具可读性,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

  众多同事在听到卫君怡说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朝林为民望了过来,眼神怪异。

  前不久林为民刚要搞丛书,说是要强调通俗性,今天总编开会说小说要有可读性?

  凑巧也没有这么凑巧的吧?

  大家合理怀疑林为民一定是得着卫老太太提前面授机宜,才搞了这么一出。

  为民同志可以啊,现在跟领导的关系都混到这种程度了吗?

  大家不禁开始回想起林为民往日里跟卫老太太的接触,别看每次这小子总是挨骂,可实际上吃亏的事从来没沾到过,全是占便宜的事。

  几个来参会的编辑部同事越想越觉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