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08章 再造之恩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有什么关于林为民的负面新闻,你文协总不好像上次那样袖手旁观吧?

  林为民不混圈子的初心没变,但他认为这个钱有必要花,不是为了在文协内取得什么样的地位,而恰恰是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文协的束缚,建立一种超然物外的形象。

  当个金主爸爸,就是这种建立形象的第一步。

  有了这一笔捐款,等到基金会成立,哪怕他以后再也不捐,那也得是文协的座上宾,得供着的那种。

  这就是首倡之功的好处!

  反正他有钱的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不如大大方方的来个捐赠,还能博个好名声。

  1984年,捐款十万元,林为民这也算是创下记录了。

  别的领域不敢说,至少在国内的文坛,尚且没有先例。

  沈雁冰先生那次不算,人家捐钱是为了设立雁冰文学奖。

  一周之后,林为民沙滩北街2号,全国文协所在地。

  全国文协最早的办公地点在东总布胡同22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进院落,后来所属各文艺家协会陆续成立,东总布胡同面积不足,各协会分散外部办公,其中在东四头条五号里六栋小楼划出一栋三层小楼给文联各协会使用。

  五十年代初期,燕京城大兴土木,文协大楼选址在王府大街64号建成,文协于56年迁入。

  69年文协停止活动,78年恢复活动,文协的办公地点便搬到了沙滩北街2号。

  这里也是《红旗》杂志社的办公地点,文协搬进来后搭起了几排木板房,作为临时的办公用房。

  林为民初一进来,微微诧异。

  这,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

  出来迎接林为民的张奇热情的拉着他进了其中一间木板房,一进去便见着了一屋子的人,把本就不大的屋子显得更加拥挤。

  “这……”

  一众人眉开眼笑的看着林为民,张奇拉着林为民一个一个的给他介绍着。

  “这位不用介绍,你肯定认识,章光年先生。”这是《人民文学》的前主编,王蒙就是接的他的班。

  “这是包倡书记,这是杨志敏秘书长……”

  林为民认了一圈的人,有种过年回家见亲戚的感觉,介绍完了之后除了之前认识的人,一个也没对上号。

  张奇说道:“今天除了远在沪上的巴老,我们文协的同志可算是到齐了,就为了见证你的捐款仪式。”

  林为民无奈道:“张老师,你们这搞的太隆重了吧?”

  章光年笑着说道:“还有更隆重的……”

  他说着把刚才在一旁张奇没有介绍到的几个陌生面孔拉过来,“这两位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同志,这两位是我们《文艺报》的同志,等会你还得接受采访呢!”

  章光年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玩笑过后,人很多,但并不正式的捐赠仪式正式开始。

  林为民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将随身带的公文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