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来啊,互相伤害啊

  《尤拉之死》获得了《当代》编辑荣世辉和主编覃朝阳的褒奖,发表已经不成问题,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排版,确定最终的发表时间。

  另一方面,林为民之前寄给《钟山》杂志那篇谍战小说也有了回复。

  信是编辑余兆淮写的,他也是当初从众多来稿中一眼挑中林为民的人,之后他便成了林为民的责编。

  信的内容很简单,经过一番审稿,编辑部一致决定刊发林为民的这篇中篇小说。

  读到信的最后林为民脸上不禁绽放出笑容,因为余兆淮在信中提到了稿酬。

  林为民这次的稿酬标准是千字8元,他的这篇中篇全文8万2千3百余字,换算下来足有664元。

  如今这年代一个普通工人,工资能达到40元以上就算是中高收入了,664元顶得上一个普工一年多的工资,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林为民对余兆淮信中提到的“稿费单不日也将抵达”充满了期待。

  还是当作家有前途啊!

  尝到了甜头,林为民的心态再次摇摆起来。

  “我觉得吧,光吃一顿便宜坊还是不太尽兴。我记得上次咱们罚曲小伟这小子一顿东来顺,可还一直没落实呢,趁着这个机会,咱们一次吃尽兴怎么样?”

  曲小伟非常光棍的说道:“是,我是没帮助你啥。可你不能抹灭大家的贡献啊,你忘了?是谁点灯熬油的替你校对书稿?又是谁给你提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是大家啊!”

  近两年因为政策恢复,稿酬标准变化非常大。今年的稿酬变化,班里不少人还没尝过鲜呢,所以对于林为民稿酬自然非常好奇。

  他心想反正都要出血,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行,周末晚上,请大家去便宜坊吃烤鸭!”

  按当时的物价水平,一般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仅只二三十元,大米,猪肉的价格,每斤都按几毛几毛钱的价格在销售,作家著作稿的稿酬,每千字却能收入6至18元,稿费还是比较高的。

  那会儿正好是中午吃完饭,林为民到D校门口收了邮件,回来的时候大家伙就看到他手上的邮件。

  “还是为民记性好,没毛病,一顿便宜坊,一顿东来顺,敞开了肚皮吃。”

  林为民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拆开了邮件,薄薄的稿费单捏在手上,还没等看清楚上面的字迹,就被程时旭抢了过去。

  建国之初,经济贫弱,社会物价动荡不定。当时流行的一种稿费支付方法是以折实单位计算稿酬。

  “子隆,这标准跟伱发在《人民文学》上的那篇一样啊!”

  余兆淮说的很准,收到信的第二天,林为民就收到了稿费单。

  “没错!”其他人开始起哄架秧子。

  到了1953年,政务院参照苏联“l印数定额制”的稿酬政策,制订出了国内稿酬的发放标准。即:著作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