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5章 咋没看明白呢?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去的,柳荫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社里的这种行为。

  这信心也太盲目了一点吧?

  可仔细一想林为民这两年的战绩,好像又很合理。

  “你小子真是个妖怪!”

  林为民哭笑不得。

  “嘿!瞧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祝昌盛走进办公室,一脸的兴奋,手里挥舞着一本册子。

  “什么呀?”大家好奇的看过去。

  祝昌盛将手中的册子放到办公桌上,大家才看出来是本杂志。

  “《青年文学》?”

  “没错,我们林大作家的叛社之作就发在这上面。”祝昌盛调侃道。

  大家听到这话全都笑了起来,所谓“叛社之作”指的自然是林为民交给《青年文学》的那部先锋小说《追凶》,这一期的《青年文学》刚上市没两天,大家还没来得及看呢。

  编辑部的编辑们每天的阅读量惊人,自然要有个权衡的标准,类似于《青年文学》这一档的刊物,大家大概会在上市半个月之后才有可能翻看到,祝昌盛这次这么早就把杂志买来,纯粹是好奇林为民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祝昌盛把《青年文学》拿出来显摆了一下便收了回去,他买的杂志自然要先睹为快。

  趁着早上这会儿没什么事,他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直接把杂志翻到《追凶》那一页。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祝昌盛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才猛然惊醒,一看时间已经上午十点了。

  他抬头看了看同事们,大家都在低头忙着手头上的事。

  然后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杂志,这小说看了这么长时间,咋没看明白呢?

  祝昌盛犹豫着。

  要不,再看一会儿?

  反正工作也是看稿子,我现在不也是在看稿子吗?虽说已经发表了。

  这么想着,他心里就坦然多了。

  就再看一会儿,看明白我就不看了。

  之江,海盐县。

  文化馆前的大街上,于华一身清凉打扮,顶着潦草的发型,睡眼惺忪。

  看到他的形象,人们不免会联想到文化馆过于颓废的工作。

  “海平!”于华朝不远处一个同样颓废的身影招了招手。

  两人汇合到一起,一人一碗京粉头,闷头吃着早饭。

  “我听说《当代》邀请你去烟台参加笔会啊?”被叫做海平的年轻人问道。

  “是啊,林老师打电话非让我去,工作那么忙……”

  海平无语的看着于华,你能聊就聊一会,不能聊就赶紧吃早饭。

  “那什么……”于华也意识到自己这个逼装的很不自然,“《青年文学》上那部小说你看了没?”

  “哪部?”

  “林老师写的那部啊!”

  “看了。”

  于华眼神期待,“怎么样?怎么样?”

  自诩是林老师的一号舔……粉丝,于华对于林老师每一部作品都异常的重视。

  他不仅是阅读,阅读完还要分析林老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正是用着这样的方法,于华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他内心对于林为民更加敬佩和崇拜,时常感念自己如今的进步多亏了林老师。

  对于身边人对林老师作品的阅读感受和评价,他也相当重视,每次一有林老师的作品发表,他总是向大家推荐,并听取大家看完之后的感悟和评价。

  他觉得这样更有利于他客观的看待林老师的作品,而不会因为过于喜爱陷入盲目推崇的境地。

  海平的语气带着几分迟疑,“这个……该怎么说好呢?”

  第一更,第二更中午。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