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3章 背叛G命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上却是脱离实际,一味追求虚浮而已。”

  “而为民的这部《有话好好说》,恰好打破了这种假大空的惯性,让小说回归叙事的本质。”

  姚淑芝说道:“荣老师,追求宏大的命题和批判性也不是错,您这么说就以偏概全了。”

  “这当然不是错,但却忽略了小说的本质。”

  “小说的本质?是什么?”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庄子当年的这番言论用来解释‘小说’的含义自然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但却恰好点出了小说的本质。

  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应有的含义。

  我不反对宏大的叙事,也不反对所谓的深刻和批判,但这些东西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行,要不然就是徒有其表,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海水一来就露出了本来面目。”

  论起对于小说的理解,姚淑芝拍马也难及干了一辈子编辑工作的荣世辉。

  林为民这时爽朗的笑起来,说道:“还是荣老师水平高,出口就是典故,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荣世辉笑道:“我怎么听你这话不像是夸奖我?”

  “荣老师,这就是您多心了,我可是一片赤诚。”

  两人斗起嘴,刚才略显严肃的讨论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关于林为民这部《有话好好说》的评价,编辑部的意见不算统一。

  这种现象跟林为民预想的差不多,每种类型的作品都有它不同的受众,他并不强求自己的作品一定要广受欢迎。

  随着《钟山》的热销,《有话好好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部作品跟林为民之前的几部风格迥然不同,让无数读者们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在八十年代初期,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文坛,《有话好好说》这种荒诞、精致的故事如同清流,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

  因为刊登了“林为民最新长篇力作”这个噱头,最新一期《钟山》的销量节节攀升,势头明显比往期强出不少。

  这对今年年初才刚刚经历了改版的《钟山》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远在金陵的《钟山》编辑部里,余兆淮看着各地邮局和书店汇总来的征订信息,笑的嘴都合不拢。

  主编海笑夸奖道:“兆淮啊,你这次可算是给我们编辑部立了个大功。”

  “您要谢还是谢林为民吧。没有他的灵感爆棚,把答应我的短篇硬生生写成长篇,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哈哈,说的也对!”

  日万,月末最后一天,求订阅、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