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章 黄安仪的心思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其后她第一篇发表的作品也是通过她母亲递给的沪上文艺出版社。

  就比如,大家都觉得这次进修的机会特别难得,如果事先得到机会肯定会抢破头才对。

  至于贾平娃,属于年少成名,23岁大学毕业,24岁就出书了,一出就是好几本,说起来都让在座这帮大爷们羞愧。

  唐抗美耳朵尖,本来离男生这边还有点距离,可她敏锐的听到了“柳舒华”这三个字,隔着两张桌子朝这边喊道:“你们男同学那边又在编排我们舒华什么呢,我们可都听到了。”

  之所以不喜欢参与到同学们的交谈中,实则是因为她内心的敏感和自卑。

  周围几人感叹了一声,这么好的机会不来太可惜了。

  “可就有人例外?”

  一群人围在一起,说了起来。

  “没说什么,刚才说淑华这个名额是怎么来的呢!”姜子隆怕这帮女同学误会,赶紧解释了一句。

  他朝女生那边瞥了一眼,才说道:“先是贾平娃不来,然后所里又给毋国政发调令。这俩人都不来,最后才换上了柳舒华。”

  “谁知道呢,人家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姜子隆就是听老师人说了一嘴,具体内情也没有问出来。

  黄安仪抬眼看了林为民一眼,快速低下头,“他们的话题我不太感兴趣。”

  林为民正和曲小伟有一搭没一搭的侃大山,便给她们让了位置出来,跑到一边。

  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知心大哥哥正式上线。

  又跟周围几人确认了眼神,姜子隆才放心的开口,“贾平娃,还有毋国政。”

  这俩人很多人都知道,毋国政跟黄宗翰、郭育稻年纪仿佛,很早就发表作品了,他的短篇《我们家的炊事员》跟班里很多人一样获得了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所以才会接到所里的调令,可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来。

  反而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大哥大姐们八卦。

  女同学们一听,顿时也来了兴趣,挤了过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普遍都有的观念,放在黄安仪身上也不例外。

  “怎么不过去跟大家聊天呢?”

  可惜这次“走后门”的经历不太成功,那篇关于知青生活的散文集并没有出版。

  姜子隆说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唐抗美刚坐到男同学那边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俩咋想的,这机会多好啊?”程时旭不解的问道。

  “谁啊?”

  之后,黄安仪调回了沪上任《儿童时代》编辑,陆续发表了如《平原上》、《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等作品,其中《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少年文艺创作二等奖。

  沈之瑜看后说了一句,“诗比画好。”

  她的家庭条件放在文讲所同学们中属于头一份,小时候请的都是英语家教。

  刚才姜子隆他们所说的柳舒华的事她也知道,王艺芬老师昨天还跟她说起来,如果当时是柳舒华先来的话,那她恐怕连这个进修的机会都没有。

  这句话更让黄安仪自惭形秽,她觉得自己实在是没什么本钱跟这些已经有所依仗的同学们并肩站立。

  脑海里的念头只盘旋了几秒钟,黄安仪顺着林为民的话就问道:“为什么呢?”

  感谢疯颜风语的打赏,新书期间求一切,感谢大家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