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5章 故宫旁的二进院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故宫旁的二进院

  同事们聚在一起讨论着陆遥和《人生》。

  陆遥可以说是《当代》培养起来的作家,眼下作品有大火的趋势,大家也都为他感到高兴,更为《当代》能够培养出来这样的作家而感到高兴。

  荣世辉感叹道:“不枉为民大老远的跑了一趟陕西啊,这次陆遥是真争气。”

  大家看向林为民的眼神带着几分羡慕,手下的作家出了成绩,当责编的也跟着脸上有光啊!

  林为民笑呵呵的跟大家聊着,谢明清走进了办公室。

  《风声》已经确定在11月号的《人民文学》上,他过来给林为民送稿费单。

  《风声》是部长篇小说,全文二十万零三千字。《人民文学》给的稿费标准依然是顶格的千字十二块钱,这一下子林为民又是两千多块钱到手,同事们少不了一顿调侃和羡慕。

  等谢明清走后,大家都进入到工作状态。

  林为民继续审阅堆在办公桌上的稿件,于华新发了两篇稿子给他,都是短篇。

  仔细的看了半天,这小子进步了不少,但这两篇作品感觉还是差了点儿味道。

  林为民将自己的审稿意见详细写了下来,然后给于华写了一封信。

  这年头,文学爱好者众多,编辑部每天收到的投稿信都是海量的,如果每个来稿都要回信或者给出详细的意见,编辑们得累死。

  所以大部分编辑部都会附上一张事先打印好、格式统一的退稿信,于华的待遇显然是要比那些来信投稿待遇高多了。

  忙了一天,林为民提早下班了一会儿,他先去邮局取了稿费,然后又把钱存了起来。

  不知不觉咱的存款已经突破两万块钱了,明天看房去!

  之前林为民跟周围同事、朋友们说起来想买房子的事,大家都给他留心了。

  不过林为民的要求不低,别看这两年燕京城里卖房子的不少,但没有纠纷、独门独院、地理位置优越的四合院并不多,燕京毕竟是首都,真正好的房子是不愁卖的。

  大家帮着问了一圈,还得是李光复这个老燕京给他找到了一处条件差不多的院子。

  第二天下班,李光复骑着自行车国文社门口,跟林为民汇合,领着他往故宫方向骑去。

  到了故宫附近,两人一拐,骑上了北池子大街,又走不到一分钟,进了胡同。

  胡同很短,尽头是个T字形,院子就在胡同头上。

  李光复和林为民来到院子门前,李光复介绍道:“这院子就挨着故宫,您瞧着斜对过那院子,那是陈仲甫的旧居,现在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刚才大街上再往前走还有个院子,袁励准您听说过没有?就‘新华门’上那题字就是他写的,他家的院子就在前面……”

  李光复在进院子之前给林为民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周边的环境,主要突出一个名人故居。

  给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