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4页_今穿古之小大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末的时候,许多人不愿意给元人俯首称臣,便乘船南下离开了中原故土,在海上占岛为王,做起了海商。

  元朝并不时兴海商,因为蒙古人基本上都是一辈子没见过海的人,在马上无敌的蒙古铁骑,不见得在船上也无敌。

  到了大明初立,洪武皇帝也是个旱鸭子,便下过诏令,除了运粮的海船,非得朝廷允许,否则片板不得下海。

  后来疏通运河之后,运粮的海船数量更少了,毕竟海外还有海盗呢,内水路可没育水匪敢劫官船。

  没了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如今就剩下陆地上的商圈了,最赚钱的莫过于对外贸易。

  茶、盐、布匹,铁器,这都是外族人无法自给自足的东西,他们必须花费大价钱,从中原商人手里头买来。

  只是外族人凶恶,谁知道塞外行商会不会被外族人来个黑吃黑啊?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商人,都是在边塞贸易,又怕随时打起来,到了地方就直接找当地的商行交易,然后抬脚就走,至于当地商行怎么销售货物,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和他们没关系,可跟燕王有关系

  最最有关系的,就是崔远和穆肃他们合伙弄出来的常青商行了,几乎占据了北平府全境,到了那里只要你想倾销货物,直接找常青商行的分店,多少都能吃得下去

  不是没人找过茬儿,可谁让人家有燕王这个保护伞在呢

  北平府可是燕王的封地,谁敢在亲王的封地上,跟亲王对着干?找死不是

  他们这些人,眼馋的要死要活,可惜,愣是没机会插手进去分一杯羹啊

  如今好不容易熬到了新帝登基,他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分享这个大蛋糕了。

  今日陛下接到了奏报,看样子对燕王还挺器重,你们也都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陛下不要养虎为患!黄子澄也贪心,但是前提是必须要保证建文帝的江山稳固,龙椅太平。

  反正新帝登基,各位亲王不都是要进京拜见的吗?到时候,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都。那人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未尽之语,不需明说。

  荒唐!有人反对:你要是真这么做了,信不信顷刻间就能天下大乱?那些封地留守的世子们都是好相与的吗?说不定他们还要感谢你,让他们提前继承了王位,然后兵戈直指南京城

  九王戍边不是空口说白话的。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万人。

  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泰、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

  北平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佣兵十万,大宁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