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页_今穿古之小大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可是大明朝,妥妥的封建社会,阶级分明,什么都是要守本分,按照规矩来,穿戴上的,居住上的,都是有讲究的,他现在身为平民老百姓,是不能违制哒

  越想越多,文景辉觉得自己太乐观了,不动手则已,一动手才发现,需要规划注意的东西,太多了。

  就在文景辉越想需要做的事情越多的时候,武大回来了。

  带着这个小院儿的房契,带着他们俩的户籍,还有一个不太顺利的消息。

  不能成村?为什么呀

  最少要三户人家,才能成一个村子。

  唉!文景辉叹气,三户人家,他们才一户人家。

  武大默默的掏出房契递给文景辉,还有他们的户籍证明。

  文景辉在看到户籍证明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倏的站了起来:你说,最少三户人家才能成村子对吧

  不是我说的,是管户籍的县丞大人就是这么告诉我的。而且这应该是大诰里明文规定的东西。

  村子是那么好成立的吗?说头多着呢。

  再拿着户籍,去一趟衙门,多塞点儿好处给人家,把户籍重新办理一下,给咱儿子单独立一户,你单独一户,我单独一户,这不就是三户了吗?应该可以立村子了吧?文景辉可会钻空子了。

  武大看了看炕上玩着的小娃娃,又转头瞅了瞅文景辉:单独立户是要单独交税的。

  大明的税可是特别严格,因此大明的时候,很少有人分家另过,也因此,才有了: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儿。

  有的人家孩子多的,二三十口子住一起,就算是一户人家,到时候就交一份税钱,其实说白了,就是合理避税啊

  不过这样一来,一家好几个成年男丁,一到征兵的时候,就都无法推诿了,你家不去人,你家好几个男丁呢,都说不过去。

  交就交!我不差钱儿!人每一口气,佛每一炉香!那些村子里的人不是都挺那什么的吗?咱还非要过好了给他们看看!让他们以后后悔去吧!文景辉可记仇了:记得啊,里长别写你名字,写我的名字,我要当里长!以后我就是咱们村儿的里长。

  里长等于是管理一个村子的人,无论是干什么,都要经过本村的里长,文景辉可想做一个手握大权的里长了。

  虽然这个村子里,成年村民就只有武大一个,全部加起来算上文景辉自己,也才四个人。

  咱们村儿?什么村儿?武大有些无语的问文景辉,这人脑子真的没坏掉吗

  啊?一向说话麻利的文景辉,第一次有点儿卡壳了,因为他还没想出村子叫什么名字呢。

  第013章起名

  因为是在岗子山,山西有马匪,山东有村落,他们的村子地址,文景辉早已想好了,就设在岗子山上那片平坦的地界,正好,还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在一边经过,岗子山身后还靠着更大的山,也算是依山傍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