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5章 南唐公国旗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违的深青翟衣,配礼服冠。

  当然,她的衣服里面也贴满了暖宝宝。

  江湖儿女归江湖儿女,暖宝宝还是要贴的。

  这套皇后冕服白夏儿上次穿,还是在黄帝陵祭祖的时候。

  在殷洲,白夏儿基本不以皇后自居。

  但在神州,她就是当然不让的大明皇后,一国之母。

  今天的她显得端庄大方,江南女子的温婉中又透露出百折不挠的勃勃英气。

  此时,还有九百名身材雄伟的大汉将军,顶盔掼甲,金光璀璨,站在点将台两侧的台阶上,以及码头四周。

  朱富贵今日讲话,不用大喇叭,全靠这些肺活量惊人的壮汉声若洪钟,人力传声。

  他们要将天子的玉音,传到黄浦江两岸每一个降落。

  此时,黄浦江江面上已经是万舸争流的景象,往日广阔的水道也显得拥堵起来。

  这些船只,一部分来自福建船政厂生产的500吨级小火轮,一部分是李鸿章花钱从大明租用的运输船。

  这些船上全都悬挂着两面旗帜。

  高高在上,且旗帜较大的,是大明日月旗。

  而在下方稍微小一些的,则是一面金色的鹧鸪旗。

  这是李鸿章在听黄梅曲时,有感而发,定下了南唐公国旗。

  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秦观说:“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鹧鸪,是古代士人钟爱的文鸟。

  远行的游子,客居他乡,思念故里,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

  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

  而李鸿章在即将离开生活了五十载的华夏故土之际,骨子里的文青血脉也迸发了一把。

  于是,注定扎根他乡的南唐公国,它国旗是鹧鸪,他的国鸟也不是印度美丽的蓝孔雀,而也是江南朴素的小鸟,鹧鸪。

  这种与印度次大陆毫无关系的小鸟,将深深影响着那个地方。

  ·

  站在码头上,左宗棠看着南唐鹧鸪旗,心里居然难得的有点羡慕。

  楚军直到现在,用的还是传统样式旗帜。

  就是一面素白的旗,上面写个楚字,便作为国旗和军旗了。

  若是左宗棠的亲兵,则会写上左字。

  白、刘二人也是如此。

  实际上,在大明,也依然保留这样的传统旗帜,在军中广泛使用。

  这是汉字比起字母文字的天然优势。

  汉字如画,有着天然的美感。

  七世纪大食国崛起的时候,用的也是黑底的字母旗帜,说实话,不说有点丑吧,那也是有点丑。

  只是,汉字再美,单一个字做的旗帜,终归显得有些寡淡,相反,欧罗巴和日本某些花里胡哨的国旗、家徽,又太过艳俗了一些。

  不过还是那句话,大明绝非一个故步自封,唯传统是举的国家。

  用图案代表国家的做法,确实对于凝聚一个国民的集体印象很有用,所以大明也是采纳的。

  简简单单的日月旗,让大明的儿女们感到骄傲。

  如今,看到李鸿章用鹧鸪代表南唐,左宗棠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他也想整一个!

  四象中,西方主杀伐,形象为白虎。

  而在楚军目前盘踞的里海地区,也正是大型猛虎——里海虎的分布区域。

  所以左宗棠想到的第一种方案,便是西方白虎旗。

  只可惜,白虎旗帜是大明皇家陆军的军旗,已经被捷足先登了。

  难道真的要用滚滚吗?

  左宗棠想到了当年进军秦岭时,子午谷奇袭战中咬伤了大明教官的食铁兽。

  这种被明国上邦称为“滚滚”的凶兽,却出人意料的有人气。

  左宗棠完全不理解这种生物为什么会有人喜欢。

  那可是蚩尤的坐骑!

  既然主杀伐的白虎用不了,那么用战神蚩尤的坐骑作为西楚的国旗和象征,想来也绝对能够震慑胡人宵小了。

  于是,左宗棠默默决定下来了未来在中亚令人胆寒,可止小儿夜啼的猛兽之名。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