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6章 功败垂成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日本买来的火绳枪,根本没有办法在十步之外瞄准。

  在乱枪之下,田川氏与清兵都身中数枪,倒在了血泊之中。

  紧接着,就出现了海报中的画面。

  郑成功轻轻将田川氏搂在怀中,不发一语,任由她一点点变得冰凉。

  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了一声仰天长嘶。

  天空也及时的大雨倾盆。

  将郑成功身上的血水冲刷感觉,让他可以借着雨水流泪。

  这一次倒不是凑巧,而是锦衣卫消防局的洒水车被剧组借用了过来。

  一人恸哭,天地皆哀!

  这样的表现形式完全颠覆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整个剧院早已哭声一片。

  拿着精神注入棒的巡视员也根本没有履行职责,哪怕其中有几个哭丧的声音简直是是鬼哭狼嚎,他们也不闻不问。

  因为就算是巡视员,此时也早已被剧情吸引,恨不得跳进银幕中,一棒子将顺治和那些鞑子、汉奸的脑壳子敲烂。

  对,汉奸比鞑子更可恨!

  好在接下来的剧情峰回路转,令人振奋。

  郑成功经营金厦、血战潮州、威震东南,与李定国、张煌言等人一时之间将满清偷得的天下搅得鸡犬不宁。(相比这两位,郑成功其实有点坑)

  最终,他与张煌言合兵北伐南京,取崇明、镇江、芜湖一带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南一时震动。

  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

  只可惜,郑成功不听张煌言的良言,刚愎自用,中了被他宽大释放的操江都门朱衣佐的缓兵之计,同意南京总兵管效忠提出的30天不攻城,坐等其“届满三旬,自将城池奉献”的诺言兑现。

  此时的郑成功,朱富贵是按照三国中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的关羽刻画的。

  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可能确实差不多。

  当时“他过江,我也过江”之类的逼王之语,郑成功也说了不少。

  “达索的援兵我倒不怕他,北兵作战,我们领教过了!”这是郑成功对张煌言说的话。

  郑成功甚至还颇有雅兴地去拜谒明太祖陵,与诸将摆席置酒,完全不顾大将甘辉的劝谏。

  虽然郑成功也有“近来本军各营镇,往往争功,不相和睦,兵骄将悍,掉以轻心”的认知,但最终还是过于自信了。

  清军援军至,假扮成为劳军乡亲的汉奸部队趁机发难。

  万礼、余新等先锋喝酒误事,败军倒卷,局势顿糜。

  在短短数日内,郑成功经营了十年的大军溃败了。

  大将甘辉落马被俘,解至南京,清两江总督郎廷佐与固山金砺会审。

  甘辉挺立不跪,万礼、余新皆跪,甘辉以足蹴之,说:“傻子,到这里还想活命吗?”

  他大骂不屈,英勇就义。

  光复南京功败垂成,郑成功和张煌言十年之功几乎全丧。

  在观众们的扼腕叹息中,全剧终于到了最后三十分钟。

  面对南京城下的大败,郑成功展现出了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

  他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决心寻找一块根据地,重整旗鼓。

  那便是明荷第三次战争。

  这是大明目前的官方定义,至于前两次则是1622年的明荷澎湖之战,以及1633年郑芝龙与荷兰人的料罗湾之战。

  至此,全剧进入尾声。

  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

  同年,伪清帝顺治归天,伪帝康熙即位。

  权臣鳌拜下令斩郑芝龙于菜市口;挖郑氏祖坟。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却斗志更旺。

  “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

  然而就在他厉兵秣马,继续反清大业,为父母报仇之时,他却倒在了台湾这处彼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瘟疫瘴气之上。

  …………

  读者老爷们,有空请给朱富贵的角色栏比个心,作者菌想给他升个星。

  另外,有些朋友还不知道正版在哪里,正版起点app,作者才会有收益,现在点广告的赠币也很多了,按我的更新量,绝对没问题的,请支持正版。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