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章刘询传位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互相制衡,也为了奖赏他们,刘询重新分封一次。刘询封萧望之为前将军,兼任光禄勋;封周堪为光禄大夫;封史高为大司马,兼任车骑将军。萧望之和周堪代表潜在的士大夫势力,如果他二人能够好好利用智谋,可以阻止外戚专权;史高代表根深蒂固的外戚势力,靠着这棵千年古树,史高能够防止士大夫弄权。

  宣帝遗诏,命萧望之、周堪和史高共同辅佐刘奭。

  于定国一向不喜欢惹事。所以刘询任他为相,却没有叫他辅政。于定国断案,能够达到“民自以为不冤”的效果,因为他喜欢充当和事老,不惩处甲方,也不优待乙方。于定国这种性格,适合做事却不适合辅助君王。如果让于定国辅君,他只会暂时缓和争夺诸方的矛盾,而不是彻底解决。矛盾被缓和,但仍旧存在;如果于定国身死,矛盾大爆发,刘奭将无法控制。以刘奭的能力,不可能在夺权大战中胜出,刘询需要顾命大臣彻底消灭矛盾,而不是缓和矛盾。

  主昏弱臣下党争不断

  史高与萧望之相比,一个是地下的泥淖,一个是天上的云彩。萧望之是儒学大师,事事都站在德行的高峰,一副万世师表的模样。在儒家的理想境界里,当其位就要有其能,更要谋其政。史高无德无能,被封为大司马,深怀儒士理想的萧望之不服。萧望之身为顾命大臣,就想履行他的职责,驱除史高,架空他的权力。

  同时封了三位顾命大臣,宣帝的目的是希望实现三角稳定,互相制衡。然而,萧望之和周堪的相似性很强,他们俩都代表士大夫,只能算是同一股势力。萧望之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周堪是齐郡(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他俩是老乡。他俩都曾拜夏侯胜为师,钻研《尚书》,师出同门。萧望之是太傅,对《齐诗》研究精深,周堪是少傅。这么多相似性叠加在一起,他俩就相当于站在同一条船上。更重要的是,他俩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无能而居高位的外戚史高。

  于是,三角计划蜕变为两极对抗,即萧望之联合周堪对抗史高。史高是外戚,势力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要与泰山比雄,就必须找寻另外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皇室子弟,学术大师刘向。

  刘向,原名刘更生,汉元帝死后,改名为刘向。刘向颇有才气,编辑过《战国策》,撰写过《说苑》等好书,萧望之对其很欣赏。刘向祖上是随刘邦征战天下的刘交。刘向是刘交的第四代子孙,自然维护皇权,深得萧望之器重。萧望之、周堪和刘向志同道合,三人组成一个反外戚的士大夫联盟。

  为了扶正刘奭,萧望之与周堪联名推荐刘向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任职后,刘向的任务就是陪在皇帝身边,监督皇帝过失,善言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