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4章:京师酒旗乱随风、正阳门外、鲜鱼巷中_大明第一狂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铺那样随处可见。

  大酒缸一般都是只有一两间房子的小店,除了老板以外也不雇伙计……原因是利润微薄,他们也雇不起。

  在大酒缸里一般都是一个长长的柜台,上面用瓷盘摆了各种便宜的小菜,什么豆腐干,拌白菜,拍黄瓜之类的。

  然后店里没有桌子,一般都有四五口大酒缸放在地中央。

  五尺高的大缸,埋在地下两尺,据说在这样的酒缸里储存酒的时候可以接地气,让酒更加绵软醇厚。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封建迷信,地底下冬暖夏凉,确实是有利于保存酒类。

  这些大缸上面扣着刷漆的缸盖子,客人要是在店里喝酒就拿盖子当桌子,不用花几个钱儿,就能把你喝得酣畅淋漓。

  在这大酒缸里的酒有两种售卖的方式:一种是客人压根儿连一口菜都不吃。

  满京师赶马车的都有这个习惯,他们路过大酒缸的时候,把马鞭子往车上一插,老远就会运足了力气喊一嗓子:“打二两!”

  然后马车都不停,眼看着酒铺到了,车老板就从车辕上一跃而下,紧跑两步进了大酒缸……这时大酒缸的老板,已经把这二两酒给他打好了。

  然后这个车老板端过瓷碗,把这二两酒一口喝完,扔下酒钱出门儿紧赶两步,就往自己的马车上一跳!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严丝合缝,一点事儿都不耽误。

  还有一些力巴……就是给人干搬运之类重活的,干完了干一份活儿,就出来找到大酒缸喝二两,蹲在门口一饮而尽,既解乏又解瘾。

  然后再找下一份活,赚了钱之后又来二两……这是不吃菜的。

  就算吃菜的,其实也没啥太高的消费,而且这里不买黄酒全是烧酒,也就是度数比较高的酒。

  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讲究一些的家庭里还是以黄酒为主,不过这些大酒缸的掌柜多半都是山西人士,店里卖的也是山西烈酒。

  这样的烈酒喝着解馋过瘾,所以多为普通百姓所喜欢。

  ……

  此时在正阳门外,鲜鱼巷的大酒缸里,正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般来说到这里喝酒的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但是说实话,和尚还是比较少见的。

  进来的这位和尚正是行知大师,和上次火神庙之战相隔一天之后,行知大师接到了沈渊的通知。

  沈渊在账簿的名字上,又找到了线索,追捕古剑先生的行动再次开始!

  ……

  今天的行知大师是单独一个人,他接到了沈渊派人送来的消息之后,随即就赶到了鲜鱼巷里。

  沈渊在信上说,曾经有人看到古剑先生在鲜鱼巷的一家小店里喝酒,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眼前这一家了。

  当行知不动声色地来到酒铺门口之际,他心里还觉得暗自有些奇怪。

  如果是在夏天,这些大酒缸都会在外面搭上一个遮阳的棚子,喜欢凉快的酒客就会搬着板凳到外面去喝。

  可是现在已经入冬,京师的冬天那寒风刺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风跟个刀子似的!

  所以这大酒缸也是门窗紧闭,从外面看破旧寒酸……那个白衣似雪的古剑,可能到这里来吃酒?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