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黄埔第四期毕业典礼_民国之我不是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中,绝大多数是前6期学生,最为风光的还是前4期。他们前后界限分明,好比军队官阶,高一期压死人。

  能让人们津津乐道、悠然神往地也正是这一时期长洲岛上,短时间内便能迅速将前6期学生变草根为精英,化平庸为神奇的黄埔军校。

  黄埔学生以第1至第4期学生成就最大。如同洪秀全亲热地称自己长征南京的广西太平军为“广西老兄弟”,那么黄埔军校前4期学生便是常校长的“广州老兄弟”。

  这几期的黄埔学生,无论信仰如何,在北伐这几年内,如果在常公嫡系部队以外的地方“混”得不够好,甚至流离失所,没多大事,机会之门仍然给他们留着。只要他们前往南京找“黄埔同学会”登记,表示要重新追随校长,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第5期以后的学生,失去了这种与未发达之前的校长、教官们“患难与共”的机会,能够发达的人便微乎其微了。

  第5期于26年1至3月入学,还能见见一些大人物,第6期就非常惨了(26年7月到10月入学),自己入学的时候第4期已经快毕业,而且校长和多数教官已经离开军校,开赴北方前线,基本上没有了与他们结识从而获得重用的机会。

  作为三期生的叶老侄儿方珏,看来也是前途无量,现在就已经是中校,今明两年再立点战功,肯定能升任少将。而此次的四期生毕业典礼上,也有之前三期的学校学长前来祝贺,大多数还是来拉人的,想让这些学弟们投入自己麾下。多数黄埔学生们还是投入第一军,少部分例外。方珏就是例外的那种,在第四军李济深“中央军”麾下。(现在校长的部队还是被成为“校军”或者“黄埔军”。因为老七军中其余六人都是革命元老,名望颇高,而校长作为后起之秀,能以黄埔校军为基础,成功跻身七派首领之一,是十分不易的)

  按照方珏黄埔生的地位,改投“中央军”,以严不闻的理解,可能是因为第四军战力最强,也可能是有别的目的。在此次四期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教练部,政治部、教授部,一众教官尽皆出席。一时间一批后世影响了中华几十年的大佬云集在这处校舍中。

  校长讲话后,紧接着就是政治部主任周--,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总教官何应钦讲话。此外还有各教官发表讲话。方珏一批前三期的学员也都恭敬的站在一旁,最前方是讲台,中间则是第四期学院围坐的空场,周围都是前三期学员,和一众邀请来围观的政商界代表,还有严不闻这类被邀请过来的其他地方商界人士。

  方珏等中途休息的空场,从人群中退出,然后悄悄的走到一边,之后在一群商人中找到了严不闻的身影,走过来笑道:“不闻兄,又见面了,想必你已经考虑好,协助我们完成此事。”方珏也不寒暄,过来就是这句话。

  “啥?”严不闻莫名其妙,方珏笑着,人畜无害的表情在严不闻看来却非常阴险。

  方珏道:“这次来广州的商人,到现在还剩下67位,这些人,校长都给予了众望。相信,你们在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协助校长,校长今后也定然不会亏待你们。这次如能顺利完成任务,干掉金桐,不闻兄功劳甚大,到时候有我保举,不闻兄定然可以成为上海新商会的主席。”

  民国之我不是文豪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001web.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